中国创造学会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发布时间:2024-12-29  阅读次数:2176

中国创造学会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专业委员会(简称“人才专委会”)

成立时间:2024年12月28日

业务范围:全国

一、理论研究

(一)系统研究创新人才产生的成因、要素特征及本质和规律;

(二)重点研究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1.创新学科基础底层逻辑建构

2.研究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3.课程开发与专业师资培养

4.专业设置与创新教学评估

5.创新学科系统性整体建构

创新学科——指人们专门从事研究创新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与本质的一门综合学科,它主要包括创新生态学(创新环境学)、创新人才学(创客学)、创意学(对各行业的环境、建筑、产品、文化、服务等的创意设想与设计及模型建构与商业计划书的编写等)、创造学(对各行业有价值的创意进行现实的构建与创造,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等)、创业学(使各行业创造的产品与服务通过市场变成现实价值)以及人生规划、职业设计等边缘性新型交叉学科。

二、与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政产学研金服用) 开展协同、协作及各种赛事等活动

1.参与中创会及相关学会的各种赛事活动。

2.参与举办全国各类创新赛事活动。

3.重点打造以人才专委会牵头举办的“全国优秀创新教学成果奖”。包含:①优秀创新教材奖②优秀“精彩一课”创新教师奖③优秀学生创新成果奖。

三、参与国内外创新组织的各种国内外各个组织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四、设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业务主管部门:中国创造学会

挂靠地址: 河北省创造创新学会

邮政编码:065000
电子信箱:chuangzaoxuehui@163.com 
网   址:  www.中国创造创新网.cn
电  话:0316-5121121   
传   真:

主要负责人名单:(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   

姓名

分支机构职务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唐殿强

主任

河北省创造创新学会

执行会长/教授

陈文旭

副主任兼秘书长

北京大学

研究员/副教授

易欣

副主任

华南农业大学

校团委副书记、系主任/副教授

寇福生

副主任

沈阳建筑大学

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张增常

副主任

湖北文理学院

教授

李练兵

副主任

河北工业大学

支部书记/教授

陈红兵

副主任

东北大学

教授

程根银

副秘书长

华北科技学院

教授

李兴光

副秘书长

衡水学院

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副教授

张晶

副秘书长

沈阳建筑大学

教授

赵治巨

副秘书长

邢台学院

河北省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与工程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副教授

赵锐

副秘书长

中国医科大学

创新创业办副主任/副教授

吴海霞

副秘书长

河北科技大学

主任/研究员

 

日常事务联系人:王慧

联系电话:13582772468
分支机构简介:

   中国创造学会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专业委员会,是致力于推动创新人才特别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学科建设及专业师资培养的重要分支机构。该分会日常活动经费由河北省创造创新学会提供。

背景目的:创新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创新现象产生、发展及规律的一门综合学科,涵盖创新生态学、创新思维学、创新工程学、创新人才学等多个领域。当前,全国多数高校已开设双创课程,创新学科正迅速发展,部分高校已培养创新方向研究生并成立创新学院。在国家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该分会的成立顺应了学科发展趋势,旨在助力创新学科成为一级学科。

价值与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国创造学会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专业委员会的成立,高度契合党和国家的宏观战略发展需求,有助于推动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上,有利于构建独立的创新学科体系,满足创新型教师发展与创新型大学建设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

对象及业务范围:分会的主要对象为各行各业(产学研等)热衷于研究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的人士,重点是全国高等院校的“双创”学院师生与管理者。业务范围主要围绕全国各行各业创新人才的研究,重点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展开。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聚焦创新学科的理论研究、教材研发及学科体系建设,重点关注创新学相关的新兴的边缘性的学科领域;在师资培养方面,着力提升创新学科教学、科研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