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

发布时间:2018-09-17  阅读次数:33892

来源:人民网 

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是成长的必备元素,也是教育的题中之义。”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创新思维,着重提升创新能力,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早就创新之国家”的教育目标。

“童话大王”郑渊洁一个人写了40多年的童话,影响了三代读者。当总结自己笔耕不辍、想象力丰富了数十载的原因时,他将“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放在首位。可见,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是成长的必备元素,也是教育的题中之义。

“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师节当天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要求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

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科技与创新交织的进步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不培养创新思维,不增强综合素质,就无法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就不能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勇立时代潮头的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相应地,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是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在日常中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孕育探索精神、创新潜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评价导向上为创新教育营造氛围,给创新人才提供沃土。只有形成从上而下的理念共识、切实有效的操作实践,才能将创新的基因播种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或是认为“盲人骑瞎马”,在创新教育上四面出击;或是觉得“不值一提”,对素质教育有所抵触。其实,轻视创新教育当然不利于未来成长,但重视创新能力却不一定要刻意为之。与家人一同探索日常现象背后的奥秘、与同学合作参加一次模型设计比赛、与朋友进行一场充满好奇与想象的对话等等,都是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说,创新教育的场所不仅在教室,更在生活的广阔原野;创新教育的角色不仅需要家长老师,更要有自己的主动索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创新思维,着重提升创新能力,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早就创新之国家”的教育目标